联康生物科技集团(00690)年度收益同比增长6.8%至1.56亿港元

智通财经APP讯,联康生物科技集团(00690)发布2017年度业绩,收益同比增长6.8%至1.56亿港元;除税前亏损同比扩大417.1%至2.78亿港元。

公告称,主要因为15毫升装金因肽®及匹纳普®对收益作出巨大贡献所致。亏损大幅增加乃部分由于研发开支增加以及为公司吸引更优秀人才而改善薪金及福利、一次性开支及提升办公营运效率及数据组织及安全的资讯科技基础设施所致。

检测便便查肠癌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无创肠癌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深圳市晋百慧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 “miR-92a检测试剂盒(荧光RT-PCR法)”的注册。

检测便便查肠癌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无创肠癌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miR-92a检测试剂盒(荧光RT-PCR法)是我国首款经CFDA批准上市的中国自主研发无创肠癌检测技术。由深圳市晋百慧生物有限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发,201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产品采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中的RNA,进行RT-PCR反应。miR-92a对于大肠癌的辅助检测是一个新的标志物,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产品样本采集方便,不会对患者造成痛苦及不适,于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方法,可以较快的提供检测结果以指导医生对患者的诊治,对于高危人群同时由于不同原因拒绝进行肠镜检查患者的大肠癌临床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资料:

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miR-92a检测试剂盒(荧光RT-PCR法)获批上市》

②深圳市晋百慧生物有限公司官网

怎样学好生物学

八年级的同学马上就要面临生物学科的结业考试了,很多同学对于如何去复习生物学科还是很迷茫,空有一腔的热情却无从下手。想要学好生物学并不难,关键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关键在课堂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所以单纯的记忆,并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首先需要同学们能够真正地去理解知识,弄清其内在的本质和关系。这就需要同学们课上去认真听讲,老师会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同学们弄清和理解知识的本质,对知识理解了以后课下你再去背知识点,不仅容易记忆而且不容易忘记,知识掌握的就会很扎实。

二、加强习题的训练

生物学科和数学、物理一样,想要提高成绩一定要多做题。因为生物学有很多知识是讲究活学活用的,多做题不仅能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见得题型越多,对待结业考试也会游刃有余。

三、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初中学段的生物知识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生产的,所以结业考试中许多题都是涉及到实际生活生产上的应用,所以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18年生物学考研双语名词解释

整理了一些吉大生物学考研的相关考题,下面有历年高频次考的名词解释和大题,希望对18年考吉大生物学考研同学的有一些用处。


cell line 细胞系 (nth吉大 10 、13年)

cell theory 细胞学说(吉大 09年)

cell communication 细胞通讯(吉大09 10 13)

cytoplasmic matrix 细胞质基质(吉大 09 10 11)

chaperone of molecatar chaperon 分子伴侣(吉大 09 10 11 13)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核孔复合体(吉大 09 11)

Antenna 天线色素分子 (吉大 09 11)

Gated channel 门控通道(吉大 09 11)

Desmosomes 桥粒 (吉大 09)

Stress fiber 应力纤维(吉大 09 11)

Differential-interference microscope 微分干涉显微镜(吉大 10)

telomere 端粒(吉大 10 11 13)

apoptosis 调亡 (吉大 10 13)

photosynthetic unit 光合作用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耐热)大题:

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渗透性很差,皮层离子强度很高可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使皮层充分膨胀而核心部分细胞质变得高度失水,因而核心具有极强的耐热。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2019年底产值将超1300亿

金羊网讯 记者陈泽云报道:“过去的医学体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现在应该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通过建立系统的健康产业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3月28日,在广州举行的2018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分论坛上,与会的专家、企业代表对于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指出生物医药是医药健康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要持续深化创新,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

建立系统健康产业链

推动明年年底产值超1300亿元

按照《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广州将力争到2019年底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吸引1-3家世界500强医药企业来穗发展、3-5家国内龙头企业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培育3-5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重大品种,创新研发5-10个新药,研发上市20-30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中国药物动力学学科带头人、国内新药研究权威专家刘昌孝院士特别指出,医疗产业应该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建立系统的健康产业链,“让小朋友健康成长、让成年人健康工作、让老年人得到良好的医护养老。”

刘院士表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将医疗与大健康产业共同发展。据悉,健康产业在全球范围都是越来越热门的产业,未来将占中国GDP比重的15%以上。他建议,政府与企业应致力于为大健康产业解决好政策、法规、标准、资产、人才等多项挑战,促进大健康事业与产业的发展,为全民健康提供支持。

以创新推动企业和行业转型升级

据悉,去年3月,广州市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蓝图:通过实施“IAB”计划,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发展的机遇。

记者了解到,生物与健康产业作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影响广州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也一直是广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重点。数据显示,2013-2016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生物与健康产业比重最大为30.95%。近年来,广州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上投入财政资金超5亿元。

而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为IAB产业“添砖加瓦”?“千人计划”专家、沃森生物副总裁周新华表示,发抗体药物已经成为全球药企的趋势,对风湿关节炎、癌症等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国企业在该领域起步较慢,面临着从研究、开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在生产设施、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生物制药领域。

广州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广药集团总经理陈矛则指出,企业要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共同促进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2018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论坛在穗举办

2018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论坛在穗举办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欧志葵)广州正在着力打造IAB新兴产业,其中生物与健康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3月28日,由广药集团主办的“2018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分论坛”在广州举办,多位医药健康行业的创新者和领航者们齐聚论坛,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等方面展开“头脑风暴”,共同探讨医药健康产业大蓝海。

抢占IAB制高点

广州将加大力度引进500强生物医药企业

据了解,全球医药健康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变革与洗牌。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科技创新、移动互联网化正强力推动着医药健康行业的升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提出IAB新兴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将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重镇。

广州的IAB战略正在大力推进中,目前,广州已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以及生物服务特色产业链,医药制造业规模逐年增长,并逐步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未来广州将着眼进一步提升城市适应力、创造力、竞争力,把生物与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在政府服务、制度创新、创新创业、功能载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据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庾建设介绍,广州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与信息平台、产业和支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国际生物科技商务平台。“在广州,以广药集团为龙头的医药企业集群,已聚集了超过400家研发生产企业。”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医药健康行业的长远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针对医药行业,2017年国家级部门发布的文件就超过300份。另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称,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将超过8万亿。

业界对我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认为其将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1 2下一页

2018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论坛在穗举办

大咖论道:创新应成为企业增长动能

中国药物动力学学科带头人、国内新药研究权威专家刘昌孝院士表示,我国的医学模式过去是以“疾病”为中心,现在已经转变以“健康”为中心,“从整体角度为人类打造‘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的主流。相对‘精准医疗’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健康医学’以预防为主,关注人生的不同时期,并关注环境、社会等健康相关的各种因素。

刘院士表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医疗与大健康产业共同发展,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市场,健康医养产业都将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产业,政府与企业应致力于为大健康产业解决好政策、法规、标准、资产、人才等多项挑战,促进大健康事业与产业的发展,为全民健康提供支持。

生物医药是医药健康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也成为此次论坛嘉宾热议的主题。

周新华是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专家、嘉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沃森生物副总裁。在论坛中,他从学术和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单抗药物与生物药在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他表示,中国在单克隆抗体制药领域的发展相当迅速,包括生物类似药企、快速跟进企业以及近来的免疫疗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特别是中国企业面临着从研究、开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必须在生产设施、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生物制药领域。”

基因测序服务业正在快速成长,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资本市场日益增长的关注,基因测序在不久的将来将得到快速的普及。X基因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Kalim Mir在主题演讲中描述了基因科技的美好未来,他认为,随着基因测序的普及,周边产业也将得到巨大的变革,精准医疗等市场将会发生“破坏性创新”。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以则翔实的数据说明,从2015年至2017年,从整体来看,医药产业的输入利润出现回升,V型的反弹。同时医药产业进入政策加快调整的特殊时期,“在政策引导下,整个医药产业对于产业的结构、变局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供给侧这一块,从临床上、研发来看,创新成为热潮,将会涌现大市场、药品的活跃度高,等等。”

广药集团总经理陈矛表示,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整个行业的携手共进和良性发展,该集团也正在积极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期将集体智慧转换为企业、行业的增长动能,推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页12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2001年,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施,并逐步推进到全国。这次课程改革将我国传统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①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在科学领域,七、八、九年级或设置“科学”综合课程,或设置“生物”“物理”“化学”分科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

“实验稿”课程标准颁布仅两年,教育部就开始组织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在统筹设计、明确思路的基础上,广泛调研、摸清情况,确定原则、明确重点,最后征求意见,于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工作。②2012年1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实施。

下面首先介绍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

“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方面和“实验稿”保持一致,其主要修订之处在于课程标准之名称、生物学重要概念、课程内容的三级主题以及活动建议等方面。

(一)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保持稳定

和“实验稿”标准相比,“2011年版”标准所述的课程理念一字不差,仍然为三个:一是面向全体学习,二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每一个理念对其内涵的表述基本一致,但又都有所强调,例如,“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特别强调“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见表1)。③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课程目标仍是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内容保持不变,仍为10个一级主题,具体内容见表2。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课程标准没有做颠覆性的改变,原因在于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取得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保持稳定,目的在于巩固生物学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

(二)规范了课程标准的名称

“实验稿”标准的全称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标准的名称变成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第一个变化——删掉了“全日制”三个字;这个变化是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有的。之所以删掉这三个字,是因为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④,都是全日制的;用“全日制”来限定“义务教育”是多余的。第二个变化——把“生物”改成了“生物学”;“生物”指的是在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的,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物体,而“生物学”不是物体,而是一门学科——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⑤,二者的内涵完全不同。此课程标准是生物学这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而不是那些有生命的物体的课程标准。将“生物”改成“生物学”,名称就规范了。

(三)强调了生物学的“科学”课程性质

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师在上大学时所学专业属于生命科学类的,只有47.5%;有28.6%的初中生物学教师是物理、化学等专业毕业,15.2%是中文、历史等专业毕业,还有8.7%无学科专业,系中专、高中毕业。⑥因此,相当比例的初中生物学教师并不甚明了生物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⑦,有更多的初中生认为其属于“文科”。即便是专职的、(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的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对生物学的“科学”课程性质突出不够、强调不足之处。

“2011年版”标准以三倍于“实验稿”的文字篇幅,强调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具有和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同的课程性质篇幅,强调生物学是“科学”,重申生物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具有相同的性质,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用日常用语来表达——生物学是“理科”,而不是“文科”,意在强调初中生物学教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问题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凸显了生物学重要概念

“2011年版”标准在10个一级主题中增加了50个重要生物学概念的表述(见表3)。生物学重要概念亦成为生物学核心概念,指的是处于生物学科中心位置的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解释了生命的基本现象,阐述了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和重要理论,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⑧这50个重要概念原本就在“实验稿”课程标准中,并不是新增加的,例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2011年版”标准改变了其呈现方式:用命题表述概念的内涵。⑨例如,“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⑩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使教师明确生物学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哪些概念,至少要教学这些概念有什么内涵,不至于不达标,也不要过于拔高;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重视重要概念的学习,而不要只是识记一些零碎的、孤立的生物学基本事实,要能够用生物学重要概念建构起生物学知识的框架。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五)适当增减“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原有的课程内容是比较科学、规范和合理的;“2011年版”标准只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做了删除、增加和完善。

1.“具体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准确

“具体内容”包括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具体内容主题(即三级主题)。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只字未改,与“实验稿”课程标准完全一致。一些三级主题——“具体内容”更换了行为动词,例如“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中的“说明”改成了“说出”,由理解水平降低为了解水平。内容变化最大之处在于,增加对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概述,在“概述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中,增加了“两栖类、爬行类”。此外,有的具体内容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把“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改成了“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见表4)。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2.“活动建议”更加多样且切合实际

“活动建议”是与“具体内容”相对应的;“2011年版”标准在呈现“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的表格中,增加了横线,使得二者的对应关系更加清晰。相比“具体内容”,“活动建议”修订得更多一些;删除了少数活动,例如没有建议“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增加的活动要多一些,例如“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此外,还对很多活动进行了字、词的修订,例如把“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中的“一滴”删掉了,把收集家庭常备药品的“标签”改成了“说明书”,使得这些活动更加切合实际(见表5)。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六)“实施建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课程标准具有很大的弹性,除了表现在课程内容的“活动建议”之外,还表现在“实施建议”。课程标准没有要求教师必须如何做,只是建议教师应该怎么做。“2011年版”标准中的“实施建议”也做了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相一致的调整。

1.完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亦成为中学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中学生物学教师应该利用生物标本、模型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要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使其在探究中承担不同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模拟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

生物学重要概念居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生物学教师要围绕重要概念来开展生物学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术语”来教学概念,更要通过“内涵”来教学;以“内涵”的方式教学概念,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是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不能回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错误概念。错误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概念,有的是学生在走进科学课堂之前就拥有的,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有的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形成的,是个体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概念是科学概念教学的重要资源,科学教育工作者要开发和利用这种教育资源。⑪例如,学生错误地认为“鸡不属于鸟”“鲸是鱼”“外祖母和外孙子不是直系血亲”“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教师的教学不要抛开学生的错误认识,而要利用其教育价值。

3.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

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其学习和发展的变化;要使评价能够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内容上,仍然要坚持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2011年版”标准在评价上特别强调“知识”目标。生物学知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核心知识、系统知识(即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的评价,不要以零散的、枝节的(即众多的基本事实)知识为主。除了知识,还要关注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注重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坚持与时俱进巩固发展课程改革成果——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与审议工作的说明》,《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Z1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④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

⑥李高峰、刘恩山:《初中生物学教师队伍结构及其前科学概念水平的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⑧朱正威:《我们对教学实践的期待》,《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Z1期。

⑨方檀香:《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访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Z1期。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⑪李高峰:《科学教育中的“前科学概念”》,《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9期。

作者:李高峰 赵彬 任媛媛

来源:节选自《科普教育蓝皮书: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主编:罗晖 王康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题篇《初中科学领域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报告》

2018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四大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在2017年收获了新药的大丰收,包括开发了细胞基因治疗等开创性治疗,证实了该行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和信心。2017年,制药行业的重大并购交易有吉利德科学(GileadSciences)以119亿美元收购Kite制药,以及强生(Johnson & Johnson)以300亿美元收购爱可泰隆(Actelion)。2018年的潜在收购者,可能是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其中市场猜测较多的是辉瑞(Pfizer)可能收购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2018生物制药交易价值将超2000亿美元,科技巨头成并购交易火力来源。

2018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四大发展趋势

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单抗克隆药物、蛋白药物、基因与核酸药物等,优良的政策将积极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令人期待。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生物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性强和毒副作用低的特点,在治疗方面效果显着

伴随着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型抗体的不断出现,单克隆抗体药物已成为制药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正在研究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单克隆抗体药物,期间又涌现出了各种单抗衍生物,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小分子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国内单抗药物领域面临市场快速增长和进口替代的双重机遇。单克隆抗体研究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单抗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应用将继续吸引更多制药企业的参与和布局

从全球制药行业的积极面来看,创新药物的上市浪潮似乎将会持续下去,因为美国FDA对新药的审批还远没有到刹车的地步。尽管就任FDA局长一职时长较短,但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Gottlieb)已经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因为FDA正在加快审批步伐,2017年批准上市的新药达到46只。

展望2018年,全球制药行业的大部分创新活动将继续聚焦在白热化的肿瘤免疫(I-O)领域。制药公司正在利用创新性靶标(比如IDO,Lag3和CSF-1R)对一些重要的I-O组合药物开展试验工作,这些试验结果将会得到外界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制药公司针对一线肺癌治疗的试验结果也将广受外界关注,其中包括百时美施贵宝从Checkmate-227研究中获取的数据,阿斯利康(Astrazeneca)Mystic试验获得的总体生存结果,以及罗氏(Roche)从Impower-150试验得出的完整数据。

2018年上市的新药,可能会给药品支付方带来进一步的挑战。特别是Spark公司的基因药物Luxturna登陆美国市场,Ionis公司开发的RNA药物inotersen可能会在2018年11月上市,这两只产品有可能会被设置较高的医保报销门槛。

首批CAR-T药物的市场表现也将是2018年最受外界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些创新产品让人寄予厚望。生物药是目前最具投资价值的医药细分领域。生物药是制药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会从2016年的2020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326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8.3%。

我国市场规模2016年为1527亿元人民币,Frost & Sullivan预计2016-2021年中国生物药将保持16.4%的年复合增长率, 到2021年达到3269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国内生物药将成为医药行业最具前景的投资机会

抗体药为生物药的“王牌”,国内市场爆发在即:抗体药作为新一代主流生物药,正迅猛发展。对于未来市场,EvaluatePharma 预测生物药将会继续维持强势的市场地位,预计全球生物药的市场份额将会从2016年的25%(2020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30%(3260亿美元)。

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公司对生物大分子药的关注日益增加,仅全球最大的18个制药公司的生物药在研品种就超过了900种。生物药研发资源及资金的投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制药公司可不断研发出具有卓越疗效及安全性的创新生物药。

在医疗保健支出增加、研发能力增强、政府政策积极变革及资本投资增加的推动下,过去数年,中国生物药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超越全球市场,预期未来将继续强劲增长。根据Frost& Sullivan 报道,中国生物药的市场规模2016 年为1527 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 年至2021 年会以16.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21 年达到3269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为中国生物药参与者带来庞大机遇。

抗体药作为生物药的新兴细分品种,将会迎来迅猛的发展。中国单克隆抗体的市场规模,2016年为91亿元人民币。估计2016年至2021年将以25.0%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于2021年达到27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2017年入选中国国家医保目录的44个药品中有14个为生物药,占比约32%,其中抗体类药物8个,占入选生物药的57%。由此可见,生物药已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并得到认可,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用得起生物药。我们认为,生物药(尤其是单抗类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生物药市场的快速增长

CAR-T为生物药新贵,细胞治疗作为新兴的生物技术,正成为癌症免疫疗法生力军。 2017年8月28日, 全球知名医药公司吉利德科学宣布以119亿美元重金收购细胞疗法领军企业KitePharma,极大地体现了包括CAR-T在内的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的价值。2017年8月30日,美国FDA宣布批准全球首款CAR-T药物(Kymriah)上市,标志着人类抗癌进入新纪元。并且可喜的是,中国的研发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01.合并、收购的戏码继续上演

美国医药行业随着特朗普上台,受奥巴马时期严厉税收政策影响而一度放缓的医药行业并购趋势有望重新活跃。未来十年内,将有价值170亿美元的重点药物专利过期,美国医药行业巨头们必须要为减轻损失而寻找出路。研发新药费时费力,结果又具有不确定性,大企业自然将目光投向那些手握好品种的新兴研发型药企。

未来将会看到更多像“辉瑞”这种级别的公司对那些已生产可盈利药物的小公司进行收购。大型药企可以帮助小企业在营销、品牌重塑、生产和分配效率、品牌扩张等方面加速发展。通过并购手段,资本运作带来资源,可以大幅降低时长投入和风险承担,从而为企业带来超额回报。

中国的医药行业并购态势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火热,2017年国内并购案例超过40起,总价值超80亿人民币,其中跨界资本成为主流“买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健康中国”概念等政策驱动国内并购的活跃。同时,中国药企海外并购的速度也在加快。行家预测,海外并购将会被更多的中国药企纳入发展战略。

2017年,中国生物制品企业有10家成功上市A股。至此,A股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升至282家。在白马股受追捧的2017年,生物医药板块千亿元市值俱乐部成员也发生了变化。2017年年初,A股市值超千亿元的仅有2家企业,分别是恒瑞医药和上海莱士,而2017年12月,千亿元市值俱乐部成员变为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康美药业、云南白药。

其中,恒瑞医药市值从1068亿元升至2006亿元,成为生物医药行业首家总市值过2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复星医药市值2017年以来已经翻倍,从551亿元升至1134亿元;上海莱士、华大基因的总市值也直逼千亿元。上海莱士的总市值为978亿元,而华大基因的总市值为844亿元。

2017年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IPO情况。经历了2015年、2016年连续2年的市场低迷之后,生物制药IPO从2017年初开始复苏,之后势头持续高涨,并在2017年底时达到高潮。

榜单前三甲全部来自亚洲地区,分别为:韩国药企Celltrion登录韩国证券交易所IPO募集9.239亿美元、中国药企药明康德旗下药明生物登录香港证券交易所IPO募集约5亿美元、印度药企ErisLifesciences登录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IPO募集约2.699亿美元。

2017年1-12月完成的全球的25个大型的IPO,亚洲地区有6家公司进入总榜,其中包括4家中国药企(华大基因、再鼎医药、天圣制药、药明生物);另有7家欧洲生物技术公司,分别来自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和英国。

这也意味着,TOP25榜单中,大多数(13家)来自于北美以外的地区,只有12家来自北美,其中加拿大1家,美国11家。而在美国这11家公司中,大部分(5家)位于马萨诸塞州,2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其余4家分别位于康涅狄格、肯塔基、北卡罗来纳、宾夕法尼亚。

2018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四大发展趋势

02.快速成长的亚洲市场

亚洲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固有成本优势、以及药品专利制度逐步完善,全球医药CMO 市场将持续从西方成熟市场转移至亚洲新兴市场。亚洲正在崛起,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相匹配的,是市场需要与西方国家水准相近的医药与医疗器械。

中国目前占据世界医疗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预计这个数字只会继续增高。《福布斯》杂志认为其中机会很多,尤其是健康保险行业,市场亟待发展。中国政府提出的‘健康中国2020’计划中,明确表示支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政府将健康保险置于优先地位,预示着该产业即将走向繁荣。“健康中国202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物制药行业一直致力于改进生物工艺(Bioprocessing)技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有针对性的改进生产技术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改善企业薄弱的研发环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制药企业尤其重要。根据BioPlan咨询公司第14次年度报告和生物制药生产能力与产量调查,生物制药关键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同时市场进一步细分,需要技术进步以满足全球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当前,相比小分子药物(smallmolecule drugs),许多大型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加大对生物药(biopharmaceutical)的研发力度。事实上,多个研究资料显示,生物药占大多数机构研发投入的40%到50%。为推动生物药的发展,各大生物制药企业都在努力维持这种研发投入,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产品生产力。通过创新还可以加速药品发现过程,增加研发选择,并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

BioPlan年度调查数据和其他研究证实,生物工艺效率和生产力将持续稳步上升。同时,为提高生产工艺,药物研发创新人员和生物制药公司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长和精力来评价和提高现有技术、工艺开发领域以及生产选择。特别是对于CMO企业,应确保满足客户的低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属性的要求。

随着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的打开,全球生物类似药产品的研发趋势似乎正在加速。FDA已经批准了包括单克隆抗体在内的多种生物类似药,这证明了按照FDA标准研发生物类似药的可行性,同时我们期待有更多成本优势驱动的生物制剂的研发。预计生物制药领域将会通过雇佣技术人员,并结合技术进步来改进和增加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生物类似药和其他制剂的生产,全球生物制剂加工和生产环境将会继续改善。

03.满足不断变化的供应商需求

另外还应当评估当前的生物工艺趋势如何影响生物工艺终端用户的技术要求和购买模式。通过评估生物工艺终端用户的当前和未来需求,可以更好地预测供应商的投资方向。

当被问及未来将需要哪些技术时,一半以上(53.8%)的行业受访者认为生物工艺将需要使用更多的封闭系统技术。40%的供应商同意继续开发一次性系统技术。根据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分析,发现一次性使用平台已经在临床设施中大规模使用。大多数新进入者,特别是那些寻求快速获得cGMP制造的企业,将选择使用一次性系统技术战略。

此外,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0.8%)认为连续生物加工(Continuous Bio Processing, CBP)是供应商和创新人员预期发展的关键领域。尽管CBP在影响生产的重要趋势中只占12%,但仍给供应商和创新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CBP往往涉及复杂的作业和大规模供应方面的挑战,目前还没有准备好广泛地用于商业用途。

随着行业发展成熟,许多现有的生物工艺技术和设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近期生物工艺创新速度明显放缓,给行业的供应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建立更好、更有效的平台。为了满足行业对创新的需求,一些较大的供应商创建了创新中心,并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协作式研发新产品方法。对于较小的供应商也可以继续创新并寻求发展伙伴,因此该行业的创新状况仍有较充分的基础。

生物工艺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发展,但下游技术和生产能力仍然落后于上游生物工艺。生物制药行业一直在致力于提高生产力,节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根据调查数据,2018年的发展趋势也不例外。

04.中国和印度提高生产力,全球竞争趋势明显

全球竞争始终是一个趋势,2018年将继续遵循这个趋势。生物类似药(以及在生物仿制药较少和不受管制的国际市场上)正在吸引许多新的参与者进入生物制药行业。作为生物制药研发的主要地点,美国仍然是开发生物类似药数量最多的国家。不久,生物类似药将会成为生物制药的最大市场之一。同时,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正在引入新的设施和技术,提高生产能力,进入生物类似药市场。

在过去20年里,生物制药及其供应商一直以约14%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生物治疗药物的销售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随着创新产品渠道的完善和国际销售的增长,行业收入可望得到进一步稳步增长。

根据调查发现,生物制药领域2018年最重要的趋势为: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产品总体质量。改善生物制药连续生产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与一次性使用相关的成本,是生物制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另外,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上生物类似药的普及,意味着企业应该在2018年密切关注新技术,同时确保留住业务熟练的员工,为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基础。

来源:制药业

关于我们

云杏致力于帮助小微医疗机构打造新型小微医疗一体化云信息平台,以信息化、移动化为切入点,全方位助力小微医疗机构改造升级。

2018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四大发展趋势

孕产健康:孕酮低需要保胎吗?

孕产健康:孕酮低需要保胎吗?

经常会遇到一些孕妈妈担心孕酮低会流产,所以想要吃点黄体酮来保胎。那这样正确吗?孕产健康:孕酮低需要保胎吗?​孕酮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在女性怀孕期间,孕酮可以给胎儿的早期生长及发育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能够对子宫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但是当孕酮分泌不足时,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可能引起先兆流产。然而先兆流产是需要动态监测血β-HCG、孕酮以及B超才能确诊,确诊后方可给予补充孕酮保胎治疗。如果没有明确诊断,盲目保胎治疗会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知道,血清中孕酮水平波动很大,孕酮的检测仅对于那些早孕期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具有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所以不建议将孕酮测定作为孕期监测和预测流产的依据,孕早期是要结合血β-hCG水平测定评估妊娠状态,这也是我们早孕检查时检查孕酮和血β-hCG的原因。

所以,在妊娠早期如果B超检查胚胎一切正常,并且没有阴道出血和腹痛等症状时,即使血清孕酮值偏低,也无需过度担心,是不需要保胎治疗。

欢迎大家收藏、转发与评论,更多女性健康知识,请关注:乐同健康驿站。

机构调研热度骤减 走访公司环比减少四成

上周(3月19日至23日)A股震荡下行,机构调研热度骤降,沪深两市仅55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环比减少近四成。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上周五A股大跌。获调研个股亦普遍受挫,55家公司当日仅金新农、振芯科技上涨2.67%、0.83%。从全周股价表现看,康泰生物、振芯科技、荣泰健康涨幅居前,周涨幅分别达6.36%、5%、3.52%。

由于调研家数锐减,上周机构调研的主题并不明显。整体来看,机构多聚焦上市公司业绩解读,尤其关注公司2018年经营目标、在手订单等最新情况。上周被调研公司以化工行业公司居多,数量达到12家。其中,PTA龙头恒逸石化是上周获调研次数最多的公司。

3月19日至21日,恒逸石化连续接待了4批次机构调研。其中不乏千合资本、从容投资、恒大人寿等明星机构。调研记录中,恒逸石化认为PTA行业竞争环境持续改善,并更新了公司文莱项目的进展状态,称项目已进入大装置安装阶段,总体进展顺利,有望早日投产见效。

此外,正极材料公司当升科技一周内也获得了3批次机构调研。据介绍,由于一季度通常为行业淡季,当升科技一季度出货量环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减少,但是同比去年一季度大幅增长,工厂在春节期间仍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目前已接近满产。

上周受到最多机构青睐的公司则为恒华科技与星网宇达。两家公司均接待了超50人规模的机构调研阵容。

3月21日,星石投资、IDG资本等造访星网宇达。3月22日,天弘基金、天风证券等调研恒华科技。值得一提的是,嘉实基金、宝盈基金、天安(港股00028)财险、中信证券(港股06030)等多家机构的同一调研员,还“前后脚”调研了星网宇达、恒华科技。调研中,机构均主要关注公司2017年度经营情况和2018年度发展计划。

恒华科技是一家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服务供应商。有机构注意到公司应收账款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恒华科技表示,应收账款增加一方面是公司营收规模扩大导致;另一方面,公司所面向的电力行业客户多为大型的国企、央企,在项目预算审批和资金使用上有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流程,相应的付款周期略有延迟。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