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朋友们,大家好!

接前一章

二、蜜蜂生物学特性

10.什么叫蜂群?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经济昆虫,单只蜜蜂脱离群体就不能生存下去,每群蜂由三种不同类型的蜜蜂个体组成,蜂群是蜜蜂生活和生产的基本单位。从生产的观点看,必须有生产能力的蜂群,才算是一群蜂。如采蜜群、造脾采蜡群、繁殖群、王浆生产群等。其不够生产资格的蜂群,如交尾群、无王群等,一般不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蜂群实际上是由1只“寡母”蜂王(雄蜂与蜂王交配后立即死亡),和一些雄蜂“半孤儿”,以及大量同母异父半同胞姐妹们组成的特殊“大家庭”。

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11.什么叫三型蜂?各有什么特点?

三型蜂就是组成一个完整蜂群的三种类型的蜜蜂,它们的特点是:

(1)蜂王 由受精卵发育成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它专管产卵,个体最大,每群只有1只蜂王。

(2)工蜂 由受精卵发育成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工蜂担负蜂群的所有工作,如采蜜、采粉、哺育幼虫、泌蜡造脾和清洁保卫等。每群蜂有数万只(2万~6万只)。

(3)雄蜂 由未受精卵发育成的雄性蜂,雄蜂只管交配,别无他用,每群蜂在繁殖季节有数百只到上千只,在非繁殖期即消声匿迹。

12.蜂巢是怎样构成的?

蜂巢是蜜蜂居住和生活的场所,由许多蜡质巢房连成一片成为巢脾,许多巢脾结合而成蜂巢(蜂箱)。在蜂巢里巢脾平行而垂直地悬挂着,各脾间有10~12毫米的距离,称为蜂路,供蜜蜂通行。一个标准箱为10个脾,每个脾上两面有7 200多个巢房(工蜂房)。在繁殖季节,有少量雄蜂房和王台,每个脾上布满蜜蜂时约有2 500只。巢脾和巢房是蜜蜂产卵、育虫和存放饲料蜜粉的场所。产卵育虫的脾称为子脾,位于巢箱中部,存放饲料的脾称为蜜、粉脾,位于巢箱的两侧。这两种脾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子脾上面也可贮蜜,蜜脾中下部有时也可供产卵育虫。

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13.蜜蜂的个体是如何发育的?

蜜蜂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个体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1)卵 乳白色,香蕉形,长1.5~1.8毫米,重0.3毫克,稍粗的一端为头部。卵粘附于蜂房底部,3天后卵膜破裂,孵化出幼虫。受精卵发育成雌性蜂,在王台中发育成蜂王;不受精卵发育成雄性蜂。

(2)幼虫 亦为乳白色,呈蠕虫状,体表有环纹,分节。工蜂和雄蜂幼虫前3天吃蜂乳(王浆),以后吃乳糜(蜂花粉和蜂乳的混合物,营养价值不如蜂乳)。所以工蜂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而成为工蜂。蜂王整个幼虫期和终生吃蜂乳,蜂乳中营养丰富,并含有雌性激素。所以蜂王生殖器官发达,产卵力强。幼虫期蜂王为5天,工蜂为6天,雄蜂为7天,然后封盖化蛹。

(3)蛹 幼虫封盖后,经过4次蜕皮,吐丝作茧成蛹,这时体表变成深褐色并硬化,同时生长分化,形成各种器官;蛹期(封盖后)蜂王为8天,工蜂为12天,雄蜂为14天。

(4)成虫 蛹期满后,羽化成蜂,咬破房盖出房后,即为成虫(即日常所见的蜜蜂)。

14.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蜂王也叫母蜂,既是一群之王,也是全群的母亲,在蜂群中所处地位特殊,任务繁重,是蜂群的枢纽和核心成员,通常受到全群照顾和优待。一般每群只有1只蜂王,如果出现2只,就要决斗,即使同胞姐妹或母女关系也不例外,结果不是分蜂出走,就是死掉1只。养蜂者必须注意避免这种无谓的内乱和分裂,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5.工蜂在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的主体,也是蜂群生活的主宰者和蜂产品的生产者。所以工蜂是最辛苦的,那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里里外外都靠它”。

16.雄蜂在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雄蜂是由不受精卵孤雌生殖发育成的雄性蜂,一般出现于春夏,消失于晚秋,数量由数百只到上千只(最多不超过总蜂数的5%)。雄蜂专司交尾,别无他用。因此,在秋末以后,蜜源缺乏的非繁殖期,常被工蜂驱杀,冻饿而死。

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17.蜂王是怎样产生的?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常可产生新的蜂王:

自然分蜂:当蜂群旺盛,蜂多于脾时,工蜂即筑造多个王台,培育新王,准备分蜂。

自然交替: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常筑造1~3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交替,但不分蜂。

急迫改造:当蜂群突然失王时,约过一天后,工蜂就紧急于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以内的幼虫,扩大巢房,加喂王浆,培育新王。

18.蜂王怎样出台?

新王出台前2~3天,工蜂先咬去蜡盖,然后蜂王自己咬开茧衣,爬出台外,称为出台。新王出台后十分活跃,巡行各脾,破坏其他王台,驱杀其他蜂王,以巩固其地位。但新王胆小怕光,当人提脾检查时,常潜入工峰堆中不易找到,所以应细心注意。

19.蜂王是怎样交配的?

出台后的蜂王称为处女王,5~6天后性成熟,这时腹部经常伸缩,并开始有工蜂追随。常在晴天中午20℃以上时飞出巢外交尾,称为“婚飞”。每次飞行15~50分钟,距离5~10千米。遇到雄蜂后,即被追逐、交配,交配后雄蜂生殖器拉断脱落,堵塞蜂王阴道口,阻止精液外流。第二只雄蜂交配时将其拔掉,以此类推。每次飞行可与数只雄蜂交尾,最后带着雄蜂黏液排出物形成的白色线状物,飞回巢中,这种线状物称为“交尾标志”。蜂王交尾后,工蜂追随,以示欢迎。并用上颚拉出线状物。在1~2天内,蜂王共和7~15只雄蜂交尾,把精子贮存在受精囊中(需有精子500万个以上),供其一生之用。每产1枚卵,要放出10~12个精子。蜂王的交尾期约1~2周,过期不再交配,如果误配,即行作废。

20.蜂王是怎样产卵的?

蜂王交尾成功后,腹部膨大,行动稳重,2~3天后开始产卵,专心致志,坚守岗位,除分蜂逃亡外,再也不出巢外交尾。正常情况下,蜂王凭借腹部的感觉,在工蜂房产受精卵,在雄蜂房产不受精卵。由中部向两侧依次产,每房产1粒卵,产到房底就是好王,否则是劣王。意蜂每天可产卵1500~2 000粒,中蜂产卵600~900粒,总重量相当于其体重的2~3倍。每分钟产卵3~5粒,连产15~20分钟,休息一次,20~25分钟。休息时有10~20个伺从工蜂喂饲和刷拭,鼓励其多产卵。一个强群好王,全年可产卵20万粒,按工蜂寿命算,采集期可拥有工蜂4万~6万只,中蜂比意蜂少一半。

21.雄蜂是如何产生的?

雄蜂一般出现于春夏,消失于晚秋,数量由数百只到上千只(最多不超过总数的5%)。雄蜂专司交尾,别无它用。

雄蜂的产生是在分蜂时期,蜂王产少量不受精卵,发育成雄蜂,这种特性称为产雄性孤雌生殖。所以雄蜂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其性别的形成,主要决定于染色体的倍数,二倍体发育成雌性,单倍体发育成雄性。

22.雄蜂是怎样生活的?

多数雄蜂的生活是悲惨的,雄蜂不具备工作和自卫能力,食量也大,在非繁殖期,特别是缺蜜时期,工蜂常将其驱逐出巢,使其冻饿而死,人工管理中也是见雄必杀,认为其过寄生生活白费饲料。近年来一些试验表明,限制和不限制雄蜂,对蜂群生产无显著差异,原因是雄蜂能以某种作用促使蜂群工作更加积极。所以见雄就杀,也许是个“冤案”,需要“平反”。

23.雄蜂是怎样交配的?

在繁殖季节,雄蜂可不分群界,进入其他蜂群,而不受阻拦,这种特性有利于避免近亲繁殖。雄蜂出房12天后性成熟,交配期约两周,所以人工育王时必须提前两周培养雄蜂。性成熟后,雄蜂常在午后2~4时出巢飞游。每次雄蜂在空中形成一个密集的“飞行圈”,以等待“处女王”到来,这种现象叫作出游。每次飞行25~27分钟,一天数次飞行,飞行范围2~5千米,高度20~30米。当遇到处女王时,立即追逐和交配,阳茎外翻,囊状角插入蜂王交配囊中,射精后拉断生殖器翻转掉落,很快死亡。所以雄蜂是“婚礼”和“葬礼”同时举行的。雄蜂如果出游未能遇到处女王或竞争落选时,只好回巢接受工蜂姐妹们的“安慰”,以待明天或明天的明天再出游。

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24.工蜂幼龄期是怎样生活与工作的?

1~6日龄蜂,王浆腺等不发达,绒毛灰白色。3日龄内的幼蜂,由其他工蜂喂饲,这些工蜂还担任保温、孵化和清巢等工作。4~6日龄的工蜂,可调制蜂粮(蜂蜜和蜂花粉的混合物),喂养较大的幼虫。

25.工蜂青年期是怎样生活与工作的?

7~18日龄的蜂,王浆腺等腺体发达,绒毛较多。主要担任内勤工作。7~12日龄的工蜂,喂养较小的幼虫。每只幼虫平均每天需喂1300次,每只越冬蜂可育虫1.1只,春季的新蜂可育虫3.9只。13~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担任酿蜜、调制蜂粮和泌蜡造脾等内勤工作,并逐渐出巢采集。

酿蜜:由外勤蜂采回花蜜,并从蜜囊中吐出,分给3~4个内勤蜂,经过它们反复吸入吐出调制20分钟,混入唾液和酶,存放于蜜房中。使水分由 50%~60%蒸发至20%~25%,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经4~6天后即成熟为蜂蜜,然后封盖贮存。每2千克花蜜可酿制1千克蜂蜜。蜂蜜是蜜蜂的能量饲料,育成1万只蜂,需蜂蜜1.14千克。

调制蜂粮:外勤蜂采回花粉,铲放于巢房,由内勤蜂咬碎混入蜂蜜、唾液和酶,再用头顶压实,经适当发酵,则成蜂粮。蜂粮是蜜蜂的蛋白质饲料,育成1万只蜂需1.5千克。

泌蜡造脾:在流蜜期间,青年蜂饱食蜂蜜,经蜡腺细胞转化,分泌出蜡质。1只工蜂一生分泌蜡0.05克,约200片。由于气候、蜜源等限制,一个中等蜂群年产蜡1~2千克,每产1千克蜡需耗蜜6~7千克。

即3.04千克蜜转化成1千克蜡,加上泌蜡1千克,蜜蜂自身耗蜜量约为3千克,所以每产1千克蜡,实际需消耗6~7千克蜜。究竟产蜜合算还是产蜡合算,要看市场动态。

另外,目前有些新的理论认为,产蜡、产蜜并不矛盾,因为即使不产蜡,也多产不了蜜。

26.工蜂壮年期是怎样生活与工作的?

18~30日龄的蜂。特点是腹部黑黄两色环带明显,体格健壮,主要从事外勤采集工作。据北京香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观察,外勤蜂58%采蜜,25%采花粉,17%二者兼采或采水。

采蜜:蜜蜂用“吻”吸取花蜜后,用来酿制蜂蜜,每次采集需“访问”成百上千朵蜜,蜜蜂最适宜的采集气温是20~25℃,意蜂在12℃以下,32℃以上时停止采集;中蜂在10℃以下,40℃以上时停止采集。最适宜的采集范围半径为1千米,有效半径为2~3千米。工蜂飞行山川需耗蜜11毫克,所以再远就不经济了。在采蜜期,每天出勤8~10次,每次27~45分钟,间隔4~16分钟。1只工蜂一次可采蜜35~40毫克,一生出勤80~120次。一个中等蜂群,平均全年自身耗蜜90~100千克,可提供商品蜜25~50千克。

采花粉:蜜蜂落到花上,以绒毛粘附花粉,并收集于后足花粉筐中带回蜂巢,用其调制蜂粮或直接食用。每次飞行6~10分钟,采花粉12~29毫克。育成1万只蜂需花粉0.9千克,一个中等蜂群年需花粉15~20千克。花粉是蜜蜂蛋白质饲料,平均含蛋白质20%、糖28%、脂肪20%、矿物质5%、水分10%~20%,外界缺乏粉源时,可参照上述成分配制人工花粉补饲,一般用豆面粉、奶粉来代替。

27.工蜂老龄期是怎样生活与工作的?

30日龄以上的工蜂称老龄蜂,特点是绒毛磨光,体表光秃油黑。它们担任采水和部分采蜜工作。育虫期每群蜂日需200~500克水,通常酿蜜蒸发的水分即可满足需要,春季或干旱时则需采水。在蜂场中设置饮水器(水盆中加个木条浮子),可减轻蜜蜂劳动或死亡。

此外,工蜂还担任采胶、调节温度和湿度、清理和保卫巢箱等工作。工蜂多说明群势壮,外勤蜂多说明采集力强,采集期或外勤蜂应占50%左右。所以,有计划地使壮年蜂出现的高潮和主要流蜜期相吻合,是奠定丰产的基础。即主要流蜜期前40天,进行奖励饲养,扩大产卵繁殖,大量繁殖新蜂,到时投入采集。如果突然失王、巢内又无培养新王条件时,个别工蜂也能产卵,但只产不受精卵。这种现象犹如母鸡啼鸣,是不祥之兆,应予防止。

28.什么叫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群体活动,当气候温暖、蜜源丰富、群势旺盛时,群内就培育新王出台,而老王和近半数工蜂离巢出走另成一群,称为自然分蜂。

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29.自然分蜂的因素是什么?

闷热的气候,充足的蜜源,过度拥挤,通风不良,群强王老等都能引起分蜂。

30.自然分蜂的征兆是什么?

初期征兆:分蜂前8~15天,群内建造雄蜂房和王台,培养雄蜂和新蜂王。

中期征兆:分蜂前2~7天,王台封盖后,工蜂逐渐停喂蜂王,使其腹部缩小,产卵减少,以利分蜂飞行。

近期征兆:分蜂前1~2天,工蜂怠工,饱食蜂蜜,箱内骚动不安,部分工蜂散到箱外挂串结团,振翅发声,即分蜂迫在眼前。

31.自然分蜂的状况怎样?

起飞:工蜂由少到多,拥出巢门,1~2分钟后,名副其实地蜂拥而出,把蜂王拥在中间,略事盘旋后落在附近树干、墙角等处,结成蜂团,停留2~3小时休整,等待侦察蜂寻找“新居”。这时最易收捕,否则蜂群远走高飞,就不好收捕了。

二次起飞:等侦察蜂找到合适住处后,带领蜂群集体飞离前往,犹如‘峰云”和“慧星”一样,离地不高,前进缓慢。这时仍可跟踪、拦截,迫降收捕。

降落:蜂群到达新居后,犹如骤密雨滴一样洒落下来,拥进巢门。一些工蜂在巢门口振翅发臭,招呼同伴进入。

筑巢定居:进入新居后,立即泌蜡造脾,营造新巢,并开始守卫,准备采集。一经分群定居,分出蜂就把“老家”忘得一干二净,即使冻死饿死,也决不再返回。中蜂可连续多次分蜂,意蜂一般一年分一次。

32.怎样预防自然分蜂?

加强通风,扩大巢门,启开纱窗;增加空脾,扩大蜂巢,消除拥挤;及时取蜜,加放巢础,提供发展余地;适时更换老王,剔除自然王台;剪掉王翅,避免王走。

33.蜜蜂是怎样调节巢内温度的?

蜂群内的温度与群内有无蜂儿有关。当蜂群内无蜂儿,工蜂总是千方百计使群内温度保持在34.4~34.8℃,以便于蜂儿的发育生长;当群内无蜂儿时,蜂群内的温度要求不很严格,可在14~32℃范围内变动。

要维持蜂群内温度恒定,必须以一定群势大小为基础。实验证明:只有当蜂群内的工蜂数量达到15 000只,才能维持群内温度恒定。因此,在养蜂生产中,特别是早春,切勿将弱小蜂群的保温物随便除去,否则会引起蜂群受冻而使早春繁殖失败。

在有蜂儿蜂群内,当外界的气温十分低时,蜜蜂为了维持群内34.4~34.8℃,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是靠成年蜂加速食蜂蜜,加速新陈代谢而产生能量;二是成年蜂密集结团;三是蜂群内的幼虫和蛹呼吸产生的热量。当外界气温大于34.8℃时,蜜蜂就以下列三种方法来降低温度至34.8℃:一是靠成年蜂分散,爬到蜂箱壁、箱底和箱外;二是蜜蜂采集水,并把水分涂在巢房、箱壁等地方,使水分蒸发吸收箱内热量,达到降温;三是有部分工蜂自动在巢内和巢门口排成几列长队,用翅膀往同一方向高速而协调扇风,以之加强空气流通,散发热量。

34.蜜蜂是怎样调节巢内湿度的?

在有蜂儿的蜂群内,工蜂能维持群内的湿度为35%~75%,这种湿度正好是蜂儿发育的最适湿度。

在自然条件下,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而且是密不可分的。水分的蒸发提高了湿度,同时又降低了温度。在了解了蜂群内的温湿度后,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蜂儿发育的温湿度,这对加强培育蜂儿和提高工蜂采集积极性,都有重大意义。

35.蜜蜂繁殖的最佳温度是多少?

蜜蜂繁殖的最佳温度34~35℃。蜂巢内如果没有蜂儿,温度的变化在14~32℃,蜂巢温度的变化大致与外界气温的变化相同。蜂巢内有蜂儿时,有蜂儿的部分温度就稳定地保持在32~35℃;蜂巢外侧没有蜂儿的部分,温度在20℃上下。

蜂儿对蜂巢里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32℃以下和36℃以上的温度,就会影响蜂儿发育期推迟或提早,而且羽化的蜜蜂不健康,特别是翅的发育不齐全。蜂群能感觉出温度 0..25℃升降的变化。当温度在 34℃时,它们开始积极地增加蜂巢温度,当温度升高到34.4℃时,加温反应随着终止;但在温度升到34.8℃时,蜜蜂就产生使蜂巢降温的反应。

蜜蜂还用增减子脾上覆盖的密度来保持适宜的巢温。在夜间寒冷时,蜜蜂离开边脾和空脾的下部,紧密的聚集在中间子脾上,减少散热面积,增加蜂群的温暖。随着外界气温的上升,蜂巢变暖,蜜蜂又渐渐地扩散开。

36.蜜蜂对温度的耐受临界面是多少?

蜜蜂属于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其体温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极其相近。中蜂、意大利蜜蜂的个体安全临界温度,分别为10℃和13℃。意蜂个体在13℃以下,逐渐呈现冻僵状态;在11℃时,翅肌呈现僵硬;在7℃时,足肌呈现僵硬。当气温降到14℃以下时,蜜蜂逐渐停止飞翔。气温达40℃以上时,蜜蜂几乎停止田野采集工作,有的仅是采水而已。

蜂群中的封盖子,对温度的变化极端敏感。用恒温箱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封盖子的实验证明,蜂子在20℃时,经过11天死亡;在25℃时,经过8天死亡;在27℃时,通羽化成蜜蜂,但都立即死亡;在30℃时,能全部羽化成蜜蜂,但都推迟了4天;在35℃时,蜂子全部在正常时期羽化;在37℃时,工蜂的发育期虽然缩短3天,但封盖子却大量死亡,并出现许多发育不全的蜜蜂;在40℃时,蜂子全部死亡。

养蜂朋友们,给大家分享《养蜂实用技术 200 问》第二集

37.蜜蜂有个“三”的规律你知道吗?

蜜蜂“三”的规律是一种奇妙现象,它有助于人们对蜜蜂的了解和学习时掌握。“三”的规律是:

(1)蜂群中有三种类型的蜂 蜂王,发育完的雌性蜂;工蜂,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雄蜂,雄性蜂。

(2)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 工蜂幼虫前3天吃蜂乳,后3天改吃营养远不如蜂乳的蜂粮(蜜粉混合物),所以成为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蜂王整个幼虫期都吃蜂乳,所以发育成完全的雌性蜂。

(3)工蜂由卵、幼虫、蛹到成虫,整个发育期为21天(即三周),而雄蜂整个发育期为24天,比工蜂多3天。

(4)工蜂的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发育、内勤期和外勤期,每个时期为三个星期。

(5)内勤蜂的主要任务有三项,即:哺育幼虫;泌蜡造脾;酿制蜂蜜。

(6)外勤蜂的三项主要任务是采花蜜、采花粉和采水。

(7)养蜂的三要素为蜜源、气候或蜂种。

想要了解更多,解开蜂蜜的奥秘,请关注我,后期更精彩!了解其他方面的问题,请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