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栏目的第53期
推荐新书之前,先来公布一下上周的获奖名单。
这两位小伙伴认真地写出了自己与昆虫的故事,那么《了不起的昆虫》就送给你们,快到后台联系蝌蚪君(留下你的姓名+电话+地址),把书寄给你
在这个人人自诩“吃货”的年代,不说自己能吃都不好意思出门。对于那种怎么吃也长不胖的小伙伴,蝌蚪君只能在一旁默默擦嘴了。
既然要立志成为一枚吃货,那么get√吃货的生物学修养是必备技能之一,简而言之就是懂得我们身体里脂肪和糖的秘密。
哇,听上去很酷有没有!!
-
作者:王立铭 / 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长:2016年9月
-
图书分类:科普 / 食药
先来看个公式,算算你的BMI值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蝌蚪君拍摄自本书
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扎心了,老铁……
年底了,眼看『吃』的节日越来越多,说到脂肪,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白花花的肥肉?自己日渐丰腴的小肚腩?
是,也不是。我们身体里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的体重是白色脂肪组织。这些白色的脂肪如果囤积过剩,确实会导致各种困扰现代人的疾病。
关于身体脂肪的分布,不同性别的脂肪堆积部位有很大差异,女性倾向于堆积在臀部和大腿,男性则在腹部。低头看看自己,就说是!不!是!
但是我们的脂肪可绝不仅仅是让人讨厌、让人体型走样的赘肉而已!除了为我们的身体储存了大量的能量,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呢?
这里要说一个著名的实验——连体老鼠实验。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外科手术,把两只小老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将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
蝌蚪君拍摄自本书
这种看起来有点血腥残忍的实验,科学史上可谓功勋彪炳。
为啥?
因为实验的操作者道格拉斯·科曼从中发现了脂肪的奥秘。
蝌蚪君拍摄自本书
-
实验一:糖鼠-正常老鼠连体,正常老鼠食欲下降乃至饿死,糖鼠依旧肥胖。
-
实验二:肥鼠-正常老鼠连体,正常老鼠却一切正常,反而是肥鼠开始发奋减肥,向正常体态靠拢。
通过实验,科曼先生骄傲地宣称,小鼠身体里一定有两个基因,其中一个能够制造一种强有力的食欲抑制因子,这种因子进入血液流进大脑,有效地降低了小鼠的胃口。而另一个基因则负责感知和响应这种食欲抑制因子。
只要找到这两个基因,我们就能理解食欲和体型的秘密。
1994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杰弗瑞·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现代遗传学手段,在艰苦漫长的八年探索后找到了科曼先生预言的那种能够抑制食欲和控制体型的蛋白因子,并命名为“瘦素”。
正如科曼所预测的那样,肥鼠的瘦素基因存在遗传突变,失去了生产瘦素、从而控制自身食欲和体重的能力。
瘦素蛋白也正如科曼先生的连体实验所暗示的,可以在血液中流动并深入大脑,从而影响小鼠的胃口。
看到这里,你一定想说,开发与瘦素蛋白相关的药物岂不是人人都能瘦啦?
世界上依旧有那么胖子你就知道这种药物没开发出来,为啥没开发出来蝌蚪君留个悬念,感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书里找答案吧。
对了,这本书入围了2016中国好书,希望你不要错过
最后,就是福利时长了。这次,蝌蚪君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送出5本《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游戏规则:这5本书要送给天生的吃货,一句话向蝌蚪君证明你自己!
版权声明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盗转必究。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带你领略科普的世界
戳『阅读原文』,购买2016中国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