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中国看成都”——走进成都高新区(上)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紧紧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全力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核心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和智慧健康4个主导产业,建设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群,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目前,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等3个国家级基地,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医药外包服务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出倍特、地奥、蓉生等一批本土高科技企业。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提出了四维支撑、四大产业主攻方向、五大产业细分领域的全体系产业发展方向。
四维支撑 建成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的双创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生命健康小镇,可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域。
四大产业主攻方向 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
五大产业细分领域 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制剂,现代中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
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成都国际生物城以产业生态圈建设为统揽,形成 “4链1社区1体系”产业生态圈实施路径,加快形成三种能力:面向全球快速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服务全球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融入全球抢占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能力,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017全年新引进项目52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国际生物城围绕“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加快完善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围绕引资引智实现重要突破
生物医药500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一批行业龙头项目实现落户。投资120亿元的京东方(成都)健康产业园是国际生物城生物医药产业首个过百亿项目;国药中生血液制品总部及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国药所有血液制品在国际生物城实现统一结算;国内细胞治疗龙头企业北科生物的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产业园、国际性医药健康龙头企业绿叶集团项目等相继签约。
重大潜力品种引进成效明显。引进落地有望在国内抢先上市的思路迪皮下注射PD-L1抗体产品和成都博恩思微创手术机器人、有望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银河生物CAR-T细胞治疗产品。强新科技癌症干细胞靶向药物GB201在美国、日本、中国均进入临床三期,有望成为单品百亿品种。海创药业治疗前列腺癌新药HC-1119属国际首创的国家1类化药新药,正在开展临床II期实验。
顶尖人才及团队接踵而至。新引进诺奖团队1个、两院院士团队1个、国家千人计划团队3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目前,共引进诺奖团队3个,其中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在全球唯一以其名字命名;共引进魏于全、张兴栋等院士团队3个、高层次海归团队21个。
推动创新和转移转化成果落地
平台建设创新。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运用新经济思维重构药品创新链,让创新链条上的每一个研发服务企业共同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变成本中心为价值中心,推动相关研发活动在成都集聚,在成都交易。
校地合作机制创新。探索完善“专家+平台+资本”创新模式,鼓励科学家当股东、专业公司运营研究院,推进国家生物材料产业研究院、天府国际生物医药诺创研究院、成都国际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技创新主体成立,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通道。目前,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批5个成果落户国际生物城转化。
金融机制创新。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GDCC)中国中心项目落地,通过基金绑定项目,提高项目招引效率。100亿元的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专项基金,10亿元的成都生物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基金将以“项目+基金”模式全面支持生物城相应项目加快发展。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打造药品临床试验责任险、药品质量安全责任险产品,首创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险种保障体系。
加快形成首批对外展示实体
成都高新区国际生物城起步区总长13.5km的14条道路已通车,路网初见雏形。
秉承生态优先的理念,园区一期景观工程、剑南大道、生物城中路绿化景观工程全面完工;孵化园下穿隧道、条条河整治及景观工程等项目全面开工。景观打造成绩斐然。
产业载体成绩斐然,总面积26万m2的孵化园核心区已主体封顶,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陆续签约,园区入住率超90%。2018年6月,首批将入驻企业包括先导、锐意科盛、GDCC中国中心等。按照以人为本、先人后产的理念,总建筑面积约1.8万m2的文化中心、星级酒店、人才公寓、健身中心等将同步交付使用。
以建设生活宜居国际社区、塑造城市新生态为目标,坚持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发展导向,打造精致便捷健康生活方式。生物城小学、幼儿园、社区治理中心、凤凰社区邻里中心等4个公建配套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其中,生物城学校将于2019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
全面增强产业推动能力
明确“4链1社区1体系”产业生态圈实施路径。打造审评审批优势。与省食药监局深度合作,成为四川省首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示范区。与市食药局签订协议,设立成都国际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在波士顿设立招商驻点机构(中美企业创新中心),积极招引美洲地区世界领先生物医药项目。
举办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生物医药国千专家成都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医药工业百强发布会、生物制品年会等10余场国家、省、市级领导出席的系列重大活动,广泛宣传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新举措。在全国两会、十九大等重大节点期间,在机场大厅、国航杂志、医药地理等专业期刊上精准投放宣传广告,引起了生物医药企业圈、专家圈及食药监、卫计、科技等政府部门广泛关注。与火石创造、生物谷、毕马威等专业平台机构合作宣传造势,不断提升国际生物城产业行业影响力。本报记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