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曾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到腾讯在产品创新时,一直遵守着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就像允许进化中的变异一样,允许“不完美”。
今日头条张一鸣在聊到企业经济系统时说,生物从细胞到生态,物种丰富多样,但背后的规律却非常简洁优雅,这对于我们设计企业系统有很多可类比的地方。
猎豹傅盛则说,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实,不只马化腾,张一鸣、傅盛,包括王小川等等,一众互联网一线创业者都是生物学思维的痴迷者和坚定实践者,王小川甚至表示,正是生物学思维让搜狗活到今天。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在用生物学思维呢?生物学思维究竟有何魅力?
生物学思维和物理学思维是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所谓用物理学思维理解世界,指的是一切可设计、可控制、可预测,那不过是过去200多年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思维方式。长远看,200年只是人类社会非常短暂的一个瞬间。
而用生物学思维理解世界,其实不过是回归人类生存状态的本来面目而已。和错误共存,和风险共存,只要有效,不求精确,甚至不求甚解,这是所有成功物种的常态。
那人类企业都在怎样运用生物学思维呢?
比如,应对风险。物理学的方法是要通过精确规避风险。而生物学永远只能总结过去,很难预判未来。所以生物学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冗余来规避风险。昆虫、鱼,通过大量产卵诞生大量的后代,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但是物种基因的安全是有保证的。这就是通过冗余规避风险。
人类造飞机也是如此,一个发动机不安全,那就装四个,看起来好像很浪费。但是要知道飞机发动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要让它做到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就算可能,那成本也会高到不像话。所以,装四个发动机,反而是一种低成本的办法。
腾讯在产品创新时,用的也是这样生物学思维——混沌的世界里,唯有坚信概率,坦然面对过程中的失败,不停地扔骰子,总有机会得到6。马化腾还提出了“不完美”法则,即要实现单点突破,就要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而恰恰是产品的一些残缺和不完美,为下一步的发展和进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再比如,修正错误。物理学的办法,是先搞清楚原理,再改正错误,正本清源。而生物学的方法呢?在各种环境突变中,只要你能生存下来,能穿越进化剪刀,就是好样的,就已经适者生存了,至于是不是已经完全没有错误,生物学不关心,这不重要。
猎豹就一直强调在一个波动的世界里持续受益。傅盛认为,在大波动中受益是生物学的终极能力。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其实就是一头保持稳定,一头在波动中寻找机会;一边是个体死亡,一边是种群进化;而对应到企业,就是一边是环境恶劣,一边是生命更强大。
所有企业的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在模仿自然界,模仿进化剪刀,创造各种极端的环境,就看谁能生存得下来。活下来,就是好样的。至于公司身上是不是已经彻底没有了bug,没有了缺陷,那既不可能,也不重要。这就是生物学思维。
应该用什么思维工具来看待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复杂系统研究专家塞缪尔·阿贝斯曼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复杂世界的思考方式——生物学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OVERCOMPLICATED)作者:(美)塞缪尔·阿贝斯曼(Sa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