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原料将是研发重点

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西部应用研发中心选址成都科学城

本报讯(记者 雷倢)8月18日,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成都市区域内共建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西部应用研发中心,通过科学、技术、资本、产业和服务“五位一体、互动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打通工业生物科技成果研发孵化转化的瓶颈。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透露,生物医疗原料将是西部中心的研发重点。成都中科泰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西部中心的运营实体,组织研发生物技术药物、高值精细化学品、生物基塑料、高端健康产品,形成从核心技术到产品的全链条式研发孵化转化布局。据了解,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西部应用研发中心的投资将不低于5亿元。

依托该中心,一项用于提取生物原料、替代生物医药原料合成专利技术就将在成都转化为成果。据介绍,与传统的化工方法不同,该技术实现了零排放,工艺成本也仅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预期市场达到100亿元。

这是成都与中科院开启院地合作的新的一步。今年3月,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并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成都分院新园区及中科院成都创新创业平台、产业基地、高端科技智库,并共同设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为孵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知识产权评估等服务。

就在上个月,中科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天府新区签署科学城园区项目实施协议,中科院成都科学中心正式落户天府新区,有望聚集中科院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化研究所、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更多的科技成果将在成都孵化而来。

据悉,除了与中科院合作外,成都天府新区还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从而让成都的高能物理、光电技术、核动力设计等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生物医疗的领军者已经诞生,没有悬念了,不是阿里和腾讯

文/郑凯

技术出身的荣之联创始人王东辉,比任何人都要更清楚,中国的科技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尽管互联网让中国在云计算等科技水平上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对企业级科技市场而言,应用的水平有提高,而底层技术差距仍然不小。

生物医疗的领军者已经诞生,没有悬念了,不是阿里和腾讯

如今对荣之联来说,2001年创业至今,从早期代理国际品牌的产品,到投入研发,做到中国顶级方案商,再到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更是如今国内生物云行业的领军者。快速的成长,也让王东辉看到了从技术上实现更多梦想的可能。

王东辉认为,在经历了完整的周期之后,荣之联会进入新的征途,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帮助客户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在6月21日的荣之联IT赋能者峰会上,王东辉宣布,未来荣之联将会聚焦于两大业务方向:企业服务和生物医疗。

企业服务:深入需求做到行业穿透

首先看企业服务,这是荣之联一直以来的立命之本,从企业级客户市场起家的荣之联,目前最重要的业务来源就是企业服务。所以,荣之联也看到了当下企业市场发生的几大变化。

生物医疗的领军者已经诞生,没有悬念了,不是阿里和腾讯

第一,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原有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数字化之后带来收入的增长或者产生新的收入,这是产品和服务的变化;第二,收入模式多样化,不仅仅是卖产品或是卖人头;第三,云计算的模式,为按服务收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四,建生态系统和平台将变成大势所趋;第五、跨行业或是跨界打击,会成为一种常态。

这些企业市场的变革,对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商业机会。王东辉认为,“这就是数字化转型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收入的增长点,也是我们利润的增长点。”

为此,荣之联提出在企业服务市场,要做到行业穿透。“我们的战略是聚焦行业,在几个比较擅长的行业来做聚焦,但只是聚焦行业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到行业的穿透。我们甚至要在很多行业努力忘掉IT,而是用更多的时长、精力了解这个行业的业务是怎么做的。”王东辉说。

很显然,这种行业穿透是符合当下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的。我们知道,云计算模式的出现,打破了竞争的界限,企业及服务当中既有科技公司,也有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的身影。简单粗放的服务模式已经难以让行业用户放心,深入行业,扎根行业,甚至做到比行业客户更懂行业,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例如在媒体行业做穿透的例子就是荣之联与人民日报联合建设的“创作大脑”。在本次大会上,还发布两款新的产品。

第一是iNEWS2.1版。这其实是一款面向政府、媒体行业推出的智慧化新闻生产服务工具,通过实时采集全网新闻,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提升媒体效率的工具。王东辉说,“这是一个基于数据中心系统引擎的智能化工具,包括专题、热门话题的识别,生成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对媒体价值的提升大有帮助。”

第二是iMonitor1.0。这是一款传播效果监测软件。它不仅可以做传播链的分析,还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和AI预警。同时针对车联网,荣之联也发布了“驾驶行为分析系统2.0”。除了数据采集和应用场景之外,还可以对驾驶的风险、车主的画像、碰撞的检测,这些是在做UBI保险必需的。

事实上,过去多年荣之联一直致力于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帮助客户实现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和数据资源的创新应用。在云计算领域,公司帮助客户整合已有的IT资产,实现数据中心和IT基础设施集约化管理,引导企业IT系统向私有云和混合云演化。在物联网领域,公司提供数据采集和接入产品,通过边缘计算和数据平台技术,支持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营。在大数据领域,通过聚焦行业应用,为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加速数据应用,落地提供可靠支撑,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解决方案。

生物医疗:做国内市场的领军者

进军生物医疗对荣之联来说,不仅仅是行业穿透,更是一次转型。早在2012年,公司便帮助华大基因设计、建设并维护了位于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帮助其实现全球第一的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从此之后,就奠定进军国内生物医疗市场的决心。

生物医疗的领军者已经诞生,没有悬念了,不是阿里和腾讯

2017年是荣之联在生物医疗领域全面发力的一年。不仅在6月,组建了医疗大健康事业部,还率先发起健康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王东辉强调,“我们在做这块业务时的愿景是希望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如今,在生命科学领域,荣之联已经从一家单纯地IT公司转化为IT+BT的技术服务公司,为基因研究和精准医疗提供量身定制的临床诊断分析系统的基因数据平台和生物云的服务。

我们知道,近两年随着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伴随着EB级别的数据和庞大存储和计算需求,衍生出“生物云”的跨界应用领域,而荣之联恰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我们定义的是生物云基础设施平台,几年前就花了很多精力往底层去做。中国很多公司都是去做上层应用,没人去做底层的东西。”王东辉认为,这是荣之联的角色定位,也是之所以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同时,基于生物云基础设施的定位,荣之联并不拘泥于具体的云计算形态,摸索出一套既有软硬件结合的私有云模式,也有直接将数据托管在荣之联数据中心的公有云服务,可以做到完全依靠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的生物云服务。

经过对生物医疗行业的深入研究,王东辉发现,更多的客户倾向于私有云建设,所以荣之联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了自己的硬件,这次的大会上,荣之联又拿出来几个很有针对性的产品。

比如存储类的数据空间产品,Alamo-D和Annapurna。我们知道智能存储的年代,一种存储没有办法包打天下,而这两款产品就是生物信息专业的一级存储,完美的满足了基因测序行业的需求。而在源数据方面,荣之联推出了MetaView1.0和MetaHunter,针对源数据的管理和抓取,再有BioFlow基因分布式计算调度系统,完全可以做到替代IBM的产品。用于临床的生物信息分析一体机Helicube,可以满足医院和科研机构的私有云部署。

王东辉强调说,“尽管我们看到的是交付硬件,但核心都是软件。通过软硬件的融合,客户既可以买产品回去搭建一个私有生物云。也可以直接使用们我的云服务,荣之联提供的是更多样化的服务。”

在荣之联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一家老牌方案商的转型与创新。在企业市场的行业穿透体现了行业深耕和服务转型,而在生物医疗市场则是创新和追求行业领导者的决心,也许会像王东辉所说的那样,明年是荣之联真正的轮回,我们也期待看到荣之联更好的表现。

迈瑞医疗:做“智能互联”工厂,让生产制造走出价值洼地

迈瑞医疗:做“智能互联”工厂,让生产制造走出价值洼地

走在深南大道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高达35层的建筑墙体上的红色logo“mindray”,这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的总部所在地。

与周围的玻璃幕墙不同的是,迈瑞的外墙上用的是砖红色的火烧石,这也让这座大厦显得异常厚重。

与厚重的外表匹配的是迈瑞的底子,从一组数据中我们就能看出:监护设备上,在中国排名第1、美国第3、全球第3;血液细胞分析上,中国排名第2,全球第5;超声设备上,中国排名第3,全球第6、麻醉上中国排名第3,全球第3,全球装机超过40000台。

如果说迈瑞是国产医疗设备器械商的佼佼者,这点并不为过。但是,迈瑞如何在二十多年时长里从众多的国内厂商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我们或许可以从迈瑞医疗的生产工厂中窥见一斑。

生产制造不是附加值的洼地

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认为,研发与营销是附加价值高地,而生产制造则是洼地。但是,迈瑞方面认为,生产制造是链接价值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做好可以带给客户更大价值。

迈瑞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2017年集团的营业收入约为112亿人民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作为一家民族企业,迈瑞的脚步早就跨到了国外,其中约一半为境外收入,北美和欧洲是最主要的境外市场。

从上文的那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迈瑞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仅有的多个类别产品能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企业,并打破国际巨头垄断。

自成立以来,迈瑞就一直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06-2017年间,迈瑞每年将超过10%的营业额投入研发。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研发费用分别达9.44亿元、9.88亿元和9.90亿元,每年推出10余款新产品。

尽管研发是迈瑞的生存之基,但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拿产品说话才是最终的目标。所以如何与研发团队保持同样的步伐,成为了迈瑞医疗制造工厂的重要课题。

将标准定得高级一点

一个制造型企业能否良性运营,关键是使“计划”与“生产”密切配合,“互联”和“智能”正逐渐变成制造业的标准和规则。根据全球战略发展需要,迈瑞花费了巨资投入建立国际先进的管理平台。十几年前就投入数千万做咨询及SAP系统、管理流程等。

从2010年开始,董事长李西廷的一句“从一开始把标准定得高级一点”,迈瑞医疗开始了智能化工厂的转型尝试。那个时候,“工业3.0”“中国制造2025”等等热词还没有出现,迈瑞工厂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这个“摸着石头”的人就是丁毅。

据雷锋网了解,迈瑞在深圳和南京拥有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生产中心,同时生产近300种产品机型。

丁毅是迈瑞制造系统的副总经理,也是迈瑞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个管理者,从2008年11月开始,丁毅全面负责公司供应链管理、体外诊断诊疗设备及其配套试剂的生产制造工作。

迈瑞医疗:做“智能互联”工厂,让生产制造走出价值洼地

如何在顶层设计上以及日后的管理上真正打上“互联智能”的标签,丁毅从试剂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开始入手。

例如,在生产环节,迈瑞自主研发了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进行智能可视化管理。据丁毅介绍,这套系统在南京工厂的工装环节配了1500多个传感器,可以实现微秒级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每分钟获取的数据量达到十万级。现在,在深圳的办公室里,丁毅打开公司内部网络,就能看到远在南京的工厂里,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

迈瑞医疗:做“智能互联”工厂,让生产制造走出价值洼地

在供应链环节,迈瑞采用了SCOR模型(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主要是为了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这个端到端的制造价值链涵盖了诸多环节,将采购、生产、配送、退货等纳入这个模型。

此外,迈瑞提出了SQA(Supply Quality Assurance)主动介入管理,来带动上游供应链的质量提升。目前,迈瑞主要是在试剂的供应链层面,与一些代理商共享库存数据等信息,包括IT平台、SRM系统都处于在建的状态。

在未来的这一套供应链的模型里,迈瑞构建了一个数字劳动机器人(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将员工从重复繁琐的事务性流程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增值型任务。“信息流里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流淌,很多业务环节有很明确的规则,这些基于特定规则的事务就非常适合机器人来做。”

在生产数据维护环节,信息数据对制造工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数据信息变得异常珍贵。为此,迈瑞医疗工厂的数据容灾中心(ERP、生产辅助、仓储配送、MES)架设在广州,生产数据中心在南京。

为了维持高可用性,迈瑞今年准备将原有的容灾中心的网络专线光纤带宽升级20倍。另外深圳的光明数据中心UPS,能够支撑8-10个小时,南京的数据中心UPS可以支撑4个小时;在容灾备份方面,迈瑞两个中心的数据每过20分钟就会进行日志备份,每天会进行磁带备份;在监控方面,迈瑞的Tivoli监控平台都会对IT的应用服务器性能进行监控,每周进行一次巡检。但是丁毅也表示,目前应用监控还是靠人为点检,后期将会对此进行改进。

一开始的信息化搭建过程并不容易,通过各种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模型,迈瑞逐步搭建起制造工厂的整体框架。丁毅笑言,整个过程很粗糙、原始,当时只是想实现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但是,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系统,但是因为没有连接起来,像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因此,需要有一个中央大脑来将孤立的设备连接起来,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下一个新需求。

MES是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的解决某个生产瓶颈。当工厂发生实时事件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

在迈瑞的深圳光明工厂里,除了前两年已经完工的试剂厂MES系统以及2017年完成的PCBA的MES一期系统,包括监护中心、体外诊断中心以及影像中心的MES系统从今年开始,都已经陆续投入建设。

从2013年至2015年底,丁毅带领团队进行深圳和南京的试剂生产基地建设。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时长里,南京工厂的人员数量一致保持在55人左右,但是产量和发货量增长了近3倍,产值投入比增加了67.3%。

值得庆幸的是,新工厂建设完成后并没有被时代淘汰,迈瑞工厂成为了一个具备高精度的工程化与系统设计能力的生产中心。数字化装备的精密机械加工厂、PCBA板生产线,通过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让迈瑞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质量。

迈瑞医疗:做“智能互联”工厂,让生产制造走出价值洼地

(辅助机器人,将零件放置到机床的机工位置)

未来,迈瑞计划建立一个供应链系统的可视化平台,覆盖销售、计划、生产、仓储/物流业务,将涉及ERP、MES、WMS、LMS等系统平台。

工匠精神——极端的多品种小批量

提到智能生产,丁毅向雷锋网表示,医疗行业和零售等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效率提升并不是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为产品的安全、质量、追溯负责。“其实很多的一些企业小的公司,产品质量很不错,但坚决不敢去申请FDA认证,为什么,因为FDA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有非常高的要求,过程管理不行,根本就没办法通过FDA。”

例如,工厂中生产的一台推片机,其零部件就有32000多个,差不多是100只瑞士手表部件综合。另外,血球分血阀的粗糙度要求是2nm,约为头发丝直径的1/30000,这些都是精益生产的体现。迈瑞已经有近80项产品获得FDA510(k)市场准入许可。

迈瑞医疗:做“智能互联”工厂,让生产制造走出价值洼地

(推片机)

所以,迈瑞想打造的是一个为诊疗设备生产过程合规、生产质量合规的信息系统。“这是诊疗设备最重要的特点。”丁毅表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除了物质层面的工艺水平的提升,还有一层就是想把工人精神变成一种“工匠精神”。

如何让生产线上的工人将这种工匠精神变成习惯,迈瑞自有它的一套方法和制度。丁毅概括为一个词——全员的提案改善。“工人只有保持对岗位的思考才有可能变成工匠,这是提案改善制度最核心的意义。”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迈瑞工厂会将工人提案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积累到一定的分数可以兑换奖品。某种程度上,这也在激励员工不断对已有的工作环境进行思考。

除此以外,迈瑞工厂里还有一个很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它的生产线众多,为的是在细分领域、细分市场做到差异化创新。

“极端的多品种小批量”——这是丁毅在采访中反反复复跟我们提及到的词,这也是他认为迈瑞和GPS等厂商在产品上的差异之处:迈瑞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就要不断扩大品类,让客户可以从中挑选。这与GPS等厂商的产品线有着本质的不同。

迈瑞工厂里要生产的物料编码级的配置机型就多达近万种。所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思路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思路下,大规模地应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局面对于迈瑞而言,就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2018年的重点项目

据丁毅介绍,2018年的重点项目更加注重注入精益思想的试剂智能生产升级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流程合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在试剂精益生产上,从备料称料、调配、灌装包装、检验、计划仓储等环节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试剂智能生产上,则是为了实现生产过程透明、生产智能预警以及远程生产管理。

他表示,时下流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因素,其实在迈瑞工厂里早有体现。”医疗器械实际上一直都在用大数据,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产品都要进行临床测试,不然就无法出厂。就比如说我们生产的试剂,最终给定的结果阴性还是阳性,这个绝对不能含糊,那么判断性质的那根线就是依靠大数据得出的。”

除此之外,针对心电产品的测试,工厂里用的模拟器是没有噪音干扰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个体,受试者的身体指标如何?干扰信号多不多?怎么提取心电的有效参数?这些都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在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工智能的算法等才能得到应用,迈瑞工厂已经在着手搭建产品测试的数据库。

在采访的最后,丁毅向雷锋网说到,很多时下热门的技术,迈瑞医疗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了,”只不过,那会儿还没有现在这些名词,而且迈瑞还不太热衷于造词。”

“尤其是在医疗行业,不管是自动化、信息化还是智能化,这个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人还是太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很多热门的方向,我们只有在摸索中才能前进。”

孙爱军检察长陪同江苏省检察院考察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孙爱军检察长陪同江苏省检察院考察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参观技术及产品展示

2017年5月25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代表团一行,在我省、市两级检察机关有关领导及我院孙爱军检察长的陪同下,赴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以下简称迈瑞公司)。

孙爱军检察长陪同江苏省检察院考察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认真听取讲解

迈瑞公司刘来平副总经理向考察团介绍了迈瑞公司的发展历史、经营状况、企业文化及战略规划,并带领大家参观了迈瑞公司将园林艺术与企业文化结合的特色建筑。孙爱军检察长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南山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我院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保护知识产权上的成效。

孙爱军检察长陪同江苏省检察院考察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合影留念

瑞琦科技拟600万设控股生物医疗公司

全景网9月29日讯 瑞琦科技(831079)周二公告称,公司拟与杨立、肖建国共同出资设立参股公司成都纽瑞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于从事生物医疗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标的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其中公司出资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杨立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肖建国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

公司表示,该次对外投资涉及新领域,是公司跨入生物医疗技术领域的第一步,是公司实现战略规划,发展新业务的重要措施。(全景网)

出海记|中国资本涌入欧美生物医疗独角兽

参考消息网6月21日报道 台媒称,在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一波独角兽(市值逾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热潮之际,一些中国的资金则正在积极投入西方新兴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初创公司,支持这些新兴企业高成本的研究发展。

据台湾《工商时报》6月20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援引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对海外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5亿美元,远远高于4年前的5亿美元。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买进美国和欧洲公司的股权,对诸多欧美生医科技公司来说,这类投资已经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报道称,以血液检测初创公司Grail Inc.为例,该公司今年5月完成一波3亿美元的增资,来自9个投资机构,全部来自香港和中国内地。

报道称,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正积极协助欧美的制药、设备及诊疗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据Delogic的资料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上述类型公司获得的投资金额达136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金额19亿美元,是2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水准,仅次于2005年。

报道称,而在医疗保健领域方面,近年来强劲的表现,同样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关注。据总部设在上海的顾问公司ChinaBio表示,去年,专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中国风险资本及私募基金,共募集400亿美元,是2016年募集金额200亿美元的两倍。

此外,北京的风险投资基金本草资本,已经投资10多家美国健保初创公司,包括总部位于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的Oncolmmune.co。

本草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千叶表示,该公司将帮助这家美国健保初创企业,今年在中国测试的一款治疗急性移植抗宿主病的试验药物,他指出,这种病,在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出现。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在本草资本官网了解到,本草资本近年来投资的海外健保企业横跨创新制药、基因测序分析、抗耐药菌抗生素研发、DNA存储数据、新型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等方向。这些企业包括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ravive Biologics、OncoImmune、Refuge Biotechnologies等。

青岛海尔拟向海尔生物医疗转让特种电器22%股权

6月21日晚间,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作为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种电器”)的股东,拟向青岛海尔生物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医疗”)转让其所持有特种电器22%的股权。

青岛海尔拟向海尔生物医疗转让特种电器22%股权

据了解,海尔生物医疗为海尔集团公司下属控股公司,与青岛海尔同为海尔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下的企业。根据相关规定,海尔生物医疗为青岛海尔的关联方,本次转让特种电器22%股权构成青岛海尔与海尔集团公司间的关联交易(以下简称“本次关联交易”)。本次关联交易已经青岛海尔于2018年6月21日召开的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青岛海尔不再持有特种电器的任何股权,海尔生物医疗将持有特种电器62%的股权。

中国家电网了解到,海尔生物医疗主要经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2015年至2017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660万元、-1384万元、-1358万元。

特种电器主要经营医用低温产品及相关科研仪器的研发和制造,2015 年至2017 年经审计的合并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68亿元、4.89亿元、6.25亿元;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0.80亿元、1.04亿元、1.37亿元。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场景,生物标记物诊断企业受到热捧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生化指标,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生物标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定、药物反应以及其他方面发挥作用。生物标志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因素组合使用以评估个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

目前,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尤其是针对癌症和大脑病变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此进行了梳理。

最成熟的基于血液的生物标记物研究:预计年内申请上市

癌症:或开发针对大众的早起癌症筛选测试

血液是常用的生物标记物载体,绝大多数生物标记物研究集中于癌症。近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过去5年内超过19000篇与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有关的研究的筛选,找出了786种血液中与癌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这些生物标记物可能被用于开发针对大众的早期癌症筛选测试。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对这些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行核查,并且通过临床试验检验每个标记物对早期肿瘤的预测能力。

早期癌症检测协会主任Ian Cree教授说:“我们的预期是经过核实和临床试验后,我们能够选出一套大约50个生物标记物进入临床试验,检测它们综合起来对早期癌症的预测能力。我们的目标是最终的筛选测试能够在早期癌症患者的血液中找出这些生物标记物,然后患者会被转送去接受更具体的测试来决定肿瘤的种类。”

阿尔茨海默病:仍需后期深入研究

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特征在于显著的记忆丧失。预计到2050年,全球AD患者人数将从如今的0.44亿增长至1.355亿。因此,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大脑研究的焦点。

在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研究者们通常会对血浆进行分析。血浆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激素、RNA和炎性标志物等。一些蛋白质,例如许多参与炎性反应的蛋白质,可以被作为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基于血液来诊断阿尔兹海默氏症的研究非常具有前景,但研究者后期或许还需要再进行深入的研究。血液中的标志物非常易于改变,而且其往往依赖于疾病的发展阶段、其它环境和物理性因素等,研究者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生物标志物来将阿尔兹海默式症同其它类型的痴呆症或其它大脑疾病进行区分。

脑损伤:推进临床试验和商业开发

脑损伤损伤对人体伤害极大,精确评估脑部损伤状况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ABCDx是一家瑞士诊断研究和产品开发公司,依据专有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技术组合开发和验证新的诊断产品,从而评估和指示各种脑损伤病人(包括创伤性损伤到中风和中风后感染)的适当和及时临床决策。ABCDx使用的生物标记物是由受损或受压的脑细胞和组织产生的,并且响应于脑压力或损伤而释放到周围的体液中。

ABCDx的技术可以使临床决策更快完成,从而大大降低脑损伤和中风患者的费用。早期决策可能改变对早期使用已知救命药物的患者的护理,并减少医院急诊科转诊患者的负担。

2018年6月,ABCDx完成了第一轮私募融,金额未公开,这笔资金将被用以加速和推进与脑损伤相关的诊断产品的临床和商业开发。ABCDx在瑞士日内瓦和西班牙塞维利亚设有办事处,并在日内瓦,巴塞罗那和塞维利亚开展重要的研究和临床合作,预计将于2018年向欧洲监管机构申请第一批产品。

多种数字化大脑生物标记物研究:临床试验证实高度相关

然而,很多科学家认为,单一血液标志物中所包含的的信号或许并不具有足够诊断价值,研究者希望未来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技术来帮助进行研究。因此,一些研究运用数字化手段作为生物标记物的项目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动脉网找到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Mindstrong Health:分析智能手机交互数据,获得资本青睐

Mindstrong Health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创办于2016年,是一家数字化大脑生物标志物公司。2018年6月,Mindstrong Healthth结束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资金将被用于扩大业务规模,并推进与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商业部署。 此前的2017年6月,Mindstrong Health获得了1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Mindstrong Health建立在经过创始人团队多年来广泛研发的一个数字生物标记平台上。Mindstrong Health技术将首次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无缝和瞬时的方法,力求将医疗保健从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其目标是减少残疾,住院,ER访问和自杀,最终将把医疗从“诊断和治疗”转变为“预测和预防”。

Mindstrong Health的技术始于智能手机。目前,全球拥有超过30亿部智能手机,超过75%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智能手机,在年龄范围18至29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为92%。Mindstrong Health的数字化表型分析从智能手机收集数据以提供情感、认知和行为的测量。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场景,生物标记物诊断企业受到热捧

图片来自Mindstrong Health官网

数字表型分析使用来自智能手机的三种信号,即传感器测量到的活动、位置和社交元数据,如消息数量;人机交互中捕获键盘性能,包括打字和点击;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的语音和语音数据,这种信号可以深入了解情感和认知一致性。这些信号共同构成了Mindstrong Health称之为数字表型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图景。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场景,生物标记物诊断企业受到热捧

图片来自Mindstrong Health官网

为了确定可能在临床上有用的数字表型特征,研究志愿者完成了广泛的神经心理测试,情绪和认知的临床评估,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用fMRI进行神经影像学。结果揭示了一组来自人机交互(键盘表现)的数字生物标记,其与选择性认知测量和大脑连接性高度相关。

此外,记者在Mindstrong Health官网看到,在未来4年内,Mindstrong Health还计划了受试人群近1万人的临床试验,合作伙伴包括斯坦福大学、Kadima诊所、密歇根大学、Blackthorn Therapeutics、伦敦国王学院、耶鲁大学、浙江大学和北卡罗来大学,涉及的大脑疾病包括抑郁症、严重精神病和PTSD。

Mindstrong Health的团队由三位分别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权威构成。

创始人兼CEO Paul Dagum曾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公司使用大数据科学开发了大规模可扩展算法并获得专利,并且基于人机交互模式创建并获得了第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数字测量专利,Paul Dagum在斯坦福大学期间领导NSF和NIH资助,发表了超过75篇同行评议文章和计算机科学和医学书籍章节,并获得25项专利。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Thomas R. Insel曾担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主任,并在2015 – 2017年 领导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旧金山的Verily精神健康团队(前身为Google Life Sciences)。

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Richard D. Klausne曾担任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卫生执行总监。Klausner博士被克林顿总统和布什总统任命为1995年至2001年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第11任主任。

NeuraMetrix

NeuraMetrix是另一家数字脑健康生物标志物公司,开发了NeuraMetrix TC,即一款通过分析打字节奏来监测大脑健康状况的应用程序。

NeuraMetrix TC安装在Windows PC或笔记本电脑上,MacOS即将推出,以毫秒为单位捕捉打字节奏,能够检测认知和运动功能的细微变化以及计算数字生物标记。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场景,生物标记物诊断企业受到热捧

图片来自NeuraMetrix官网

通过测量和分析2000多个变量,NeuraMetrix

TC会测量输入节奏中的“不一致性”,后者是一种潜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作和进展迹象。打字节奏是用户所拥有的最强烈的习惯之一,可以有效地在大脑中进行硬连线。当一种疾病或病症攻击大脑时,硬连线开始缓慢并以非常小的增量分解。

NeuraMetrix TC足够敏感,可以发现键入节奏非常微小的变化,从而让每1/100秒的变化都可能具有统计意义,并随着时长的推移测量衰退和进展。因此,NeuraMetrix TC能够在人们注意到任何不利影响之前,检测到大脑中的变化。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场景,生物标记物诊断企业受到热捧

NeuraMetrix TC对健康男性打字节奏的统计,图片来自NeuraMetrix官网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医疗场景,生物标记物诊断企业受到热捧

NeuraMetrix TC对帕金森病男患者打字节奏的统计,图片来自NeuraMetrix官网

NeuraMetrix TC测试的是用户打字的节奏,避免设计键入的内容,从而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目前,NeuraMetrix

TC具有广泛的用户应用,包括研究人员,医生,患者和他们的护理人员,从伴侣诊断到连续监测工具。此外,世界各地主要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使用NeuraMetrix TC进行涉及阿尔茨海默病,脑肿瘤,化疗脑,抑郁症,心力衰竭,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病和REM睡眠障碍的研究项目。

NeuraMetrix在资本市场上属于初创企业,但其创始人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

创始人兼CEO、CTO Jan Samzelius专门从事40年的定量方法研究,并发明了NeuraMetrix的核心技术,曾经领导过大量的分析项目,从测量顾客满意度到价格弹性到联合分析。Jan Samzelius一直是六家公司(其中大多数是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几个案例中戏剧性地提高了利润。

COO兼CFO William S. Wisialowski拥有30年的投资银行和财务顾问经验,是Craftsman Advisors的负责人、Seven Hills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和罗伯逊斯蒂芬斯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曾担任摩根士丹利公司并购部门的副总裁以及Peat

Marwick Mitchell&Co.的审计人员。

首席软件开发人员Oleg Salyakhov是一位成功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曾担任一家主要DRM供应商的CTO,并在那里开发了唯一持续430天运行的DRM。

走出实验室的生物标记物,能否孕育新蓝海?

关于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还有很多,涉及的疾病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等病症,并且其中许多研究的相关性都得到了大样本临床试验的证实,具备了走出实验室的可能性。此外,采用创新的数字化方式研究生物标记物的项目数量也相当可观。

正如ABCDx能够超额募集种子基金、Mindstrong Health则在产品正式推出市场前就获得近3000万美元融资,生物标记物研究展示了很强的吸金能力。强大的吸金能力背后,是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后者无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而生物标记物研究,或者数字化生物标记物研究能够成为被企业争抢的赛道,动脉网将持续关注。

更多前沿互联网医疗资讯请关注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后台回复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即可获得相关独家前沿资讯文章!

动脉网(vcbeat.ne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

网站、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动脉网公众号:vcbeat授权。

信邦制药吸纳中肽生化进军生物医疗领域

证券时报记者 冯尧 张骞爻

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获悉,继整合科开医药后,信邦制药(002390)又一重磅收购的“靴子”即将落地。今日公告显示,其发行股份收购中肽生化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证监会核准。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生物制药领域这一空白即将被填补。

除此之外,信邦制药同时向包括金域投资在内的机构募集配套资金19.2亿,除了用于中肽生化多肽产能扩建技术改造,以及诊断试剂及多肽制剂产业基地技术改造外,还将投入到仁怀新朝阳亿元建设、健康云服务平台、贵州科开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医药物流项目。多家券商分析,此举将完善公司打造的医疗全产业链闭环。

填补生物制药空白

据了解,中肽生化主要业务为客户定制多肽和药物多肽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三个系列。据介绍,该公司几乎所有业务都在国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生物制药领域中,国外品牌占据了多肽药物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国产多肽药物则以仿制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或未在国内申请专利的多肽药物为主。从全球看,多肽类药物多个重磅级产品预计将于2014至2021年专利到期,同时将催生出庞大的非专利药市场,这也是中肽生化未来利润爆发的切入点。

为了涉足这一领域,信邦制药此次可谓花费了不菲的代价。根据收购方案,中肽生化的资产评估值达到20亿元,增资率达到727.27%。在这20亿元中,信邦制药以现金支付2亿元。

信邦制药方面表示,中肽生化未来并表收入可期。据悉,中肽生化收入主要来自欧美,并购后可以利用公司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迅速扩张国内市场。未来三年,中肽生化预测净利润分别为8182万元、1.06亿元和1.38亿元。

瞄准体外诊断“蛋糕”

除了生物制药领域外,中肽生化的体外诊断试剂也成为信邦制药未来利润增长点。据悉,2005年中肽生化开始进入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开发出多款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的毒品和早孕检测试剂。

根据美国联合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为533.2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IVD市场将达746.5亿美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经接近200亿元。由于医院市场需求占到体外诊断需求总量的90%以上,未来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将受益于诊疗人次数和人均检查费用的增长,预计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6%-18%的较高水平。

收购方案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肽生化体外诊断试剂在其收入占比中达到63%。不难看出,信邦制药已经瞄准体外诊断这一巨大“蛋糕”。

信邦制药方面表示,完成此次收购后,公司将借助现有的医药流通渠道和医疗服务资源,为中肽生化诊断试剂的国内市场开拓铺平道路,同时带动医药流通业务发展。

医疗全产业链闭环

除了发行股份收购中肽生化外,信邦制药此次还募集资金19.2亿元,用于投入中肽生化多肽产能扩建技术改造,以及诊断试剂及多肽制剂产业基地技术改造、仁怀新朝阳亿元建设、健康云服务平台、贵州科开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医药物流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肽生化项目外,此次募集资金均投向信邦制药近年来布局的项目。

事实上,公司近两年来一直在布局医疗全产业链闭环。去年,信邦制药收购科开医药,巩固其医药流通行业地位,同时打开医疗服务领域。随后其又依托贵医附的平台,以贵州省肿瘤医院、白云医院为中心,形成了大医院带动小医院发展的格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已形成民营医院集团的上市公司之一。

今年5月,信邦制药与贵医附属医院签署协议共建“贵医云”平台,即运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以贵医附属医院及公司下属医院为核心的互联网医院平台,涉足互联网医疗。而6月,贵州联科卫信科技有限公司也共同参与建设“贵医云”平台。

国金证券研报分析认为,既拥有丰富的医院资源,又拥有强大的药品配送能力的药企,配合上第三方平台的支持,最有可能实现网络医院、互联网医疗的落地。

该研报认为,信邦制药不仅自身在贵州省拥有强大医药流通、配送能力,而且在民营医院领域也率先完成布局,已经建立起集制药、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架构。此次募集资金也将加速其完成医疗全产业链闭环格局。